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接觸即興訓練的“重力”感知與“編創(chuàng)”思考探究

作者:仝玲來源:《尚舞》日期:2025-07-18人氣:16

【摘要】接觸即興是史提夫·帕克斯頓受到日本合氣道、東方禪學、體操及太極等影響而創(chuàng)立出來的一種新的舞蹈形式。在接觸即興訓練中,對重力的感知和編創(chuàng)的思考成為其核心組成部分。文章通過探討接觸即興舞蹈訓練課程如何影響舞者對重力的感知,以及如何通過這種感知來推動舞蹈編創(chuàng)的思考,“過程即創(chuàng)造”的特殊構建,“重力”感知作為編創(chuàng)的重中之重,“重力”作為編創(chuàng)的約束與解放,以期為未來的研究工作提供借鑒和指導

關鍵詞接觸即興;重力;編創(chuàng);感知

 

古名伸老師演講說:即興,大家都知道,是不會預設立場,因地制宜的,即興舞蹈可以說,愛怎么跳就怎么跳,沒有事先編排好的舞步……即興表演是活生生的、赤裸裸的,就像走在深谷的吊索山,每一步都得精準,這是她為自己訂下的目標。

 

1. 接觸即興概述

“接觸即興”自1972年定名至今,已有50年歷史。它是20世紀60年代出現(xiàn)的一種后現(xiàn)代舞蹈,通過雙人或多人的身體接觸從而發(fā)生一種既“限定”又“自由”的舞蹈樣式,是對人們既定觀念中傳統(tǒng)舞蹈的反叛,同時還廣泛接觸業(yè)余愛好者甚至吸納未經(jīng)訓練的身體參與其中,形成一種張弛有度、行云流水、變化多端、出人意表的圖景,而接觸即興的魅力,恰恰就在于身體自然與無意識、雙人的信任與探索,以及永遠不知道會發(fā)生什么的未知性與正在進行時。

接觸即興也是追求身心一元的藝術形式,需要用心去接觸自己的搭檔或者是用心碰觸地面、墻面、把桿、舞臺裝置等,與更多的事物進行舞蹈。在我們接觸的即興訓練中,大多倚靠“重力”和“平衡”之間的巧妙轉換來完成多樣的造型和舞蹈動作。

接觸即興運用肩、胸、背、腰、胯、臀等多個部位去和搭檔進行接觸,從而創(chuàng)造出不同視覺點的身體運行過程性動作,需要雙人之間的“回應”和聆聽,只有處理好雙人的重力與平衡,才能完成好接觸即興表演。參與者將注意力集中在自己和搭檔的身體配合上,獲得彼此的配合,重力的交替。接觸即興就是不受那么多常規(guī)舞蹈的限制,身體條件、專業(yè)與否、身份等都是比較自由而面向大眾的。接觸即興的魅力就在于它最初的那般任性,吃飯走路等都能用在接觸即興中,打破人們的固有思維。

在接觸即興的訓練過程中,對重力的感知和編創(chuàng)的思考成為其核心組成部分。

 

2.接觸即興訓練的重力感知

2.1接觸即興重力感知的定義

在接觸即興舞蹈中,“重力”不僅指物理學上的地球引力,更象征著舞者身體與地面、與其他舞者之間的連接和互動。重力感知是接觸即興中的核心概念之一,指舞者通過身體感受自身和他人的重量分布、重心變化,并利用重力引導動作和互動。它要求舞者具備高度的身體意識,能夠感知重力的作用,并通過調(diào)整身體姿態(tài)和動作來回應重力的變化。

在接觸即興訓練中,我們不僅可以和雙人舞伴進行訓練,還可以與地面建立關系,與墻壁、把桿等承重設施進行支撐力的練習,在學習過程中感知尤為重要。根據(jù)身體重量和重心變化以及重心引導來進行呈現(xiàn)重力感知的運行。

北京舞蹈學院萬素教授寫到:人體運動的規(guī)律就力而言,有三個基本點:一是氣息之功效。當舞蹈的身體運動時,它不僅是運動的力度、速度和強度問題,更重要的是身體運動之韻律和韻味之事。有氣息的身體才是舞蹈的,有了身體的氣息,所謂的“氣”或“氣場”,才可能逐步的建立和形成。二是力的客觀性。要讓力成為“力”運動的客觀于身體,并且是適度的,避免亂使勁的主觀意愿,使身體之力能“順力而動”。三是重心意識。任何動作及身體能運動起來,都是以重心為基礎保障;任何動作的組織和變化,重心在內(nèi)部協(xié)調(diào)變化,任何動作的技術,都必然離不開重心的功勞。

南京藝術學院鄒軍教授在接觸即興的課堂訓練中,使我們都能在雙人的配合中,無論是滾動、滑動、雙人托舉等即興訓練中獲得重力的感知。能夠感覺到對方身體的重力與自己的身體的重力之間的配合。在接觸即興訓練中,我們不僅可以和雙人舞伴進行訓練,還可以與地面建立關系,與墻壁、把桿等承重設施進行支撐力的練習,在學習過程中感知尤為重要。

學習舞蹈的過程中一直在獲得感知,無論是身體的感知還是心理的感知,仿佛都在我們身體中游走,只要我們站在地上或者重力傾倒,我們一定會感知到重心的力量在哪里。我們身體的重力放在腳上、臂上,還是髖關節(jié)上,這是隨著我們身體的運動走向來判斷的,如果我們是與同伴起舞,不僅會感知到自己身體的重力,同時還會感知到對方的重力點。

 

2.2接觸即興重力感知的重要性

接觸即興中的重力感知不僅影響舞者的身體表現(xiàn),還決定了舞蹈的流暢性、互動性和藝術表達。

第一,構建身體意識的物理基礎。在萬素教授的編導課中,萬老師經(jīng)常提及元素意識、身體意識以及三維空間意識。在舞蹈中不要丟掉氣息,在氣韻舞蹈中由氣息在身體的游走中,不斷讓我們感受重心轉換。例如:在萬素教授編導課中帶領我們感受氣息在下半身的運作”方式感受氣息在丹田處,氣息不是往上調(diào)的,而是在下半身,也就是用意識把氣息控制在“限定”的范圍下,讓氣息在髖關節(jié)、膝蓋、大腿、小腿、腳踝處等游走,要把氣息包裹著的感覺配合下半身的氣息進行舞蹈。在這個過程中,可以明顯感知到氣息傳導到哪個部位,哪個部位就會有“重力感知”的效應,這種感覺不是肌肉強行控制,而是舞動的自然。

第二,促進舞者之間的信任與合作。在鄒軍教授接觸即興課程中,雙人接觸即興訓練中舞者感受著彼此之間的重量與重心,彼此磨合。建立信任,避免失衡或受傷。比如在雙人托舉中經(jīng)常要彼此磨合,借力和把力交出給對方,雙方通過重力感知的共同氣口下完成一個或多個低中高位托舉。

第三,增強動態(tài)平衡和穩(wěn)定性。接觸即興的平衡是“運動中”的平衡。重力感知讓舞者和編導在快速流動中實時調(diào)整重心,維持動態(tài)穩(wěn)定。

第四,增強即興創(chuàng)作的靈活性。重力感知為舞者提供了即興創(chuàng)作的物理基礎,重力是即興舞蹈的觸發(fā)器,舞者或編導通過感知力、重力的牽引、抵抗或釋放,激發(fā)即興創(chuàng)作的靈感,打破動作下的舞蹈,而更加強調(diào)身體意識下的舞蹈,使舞蹈更加自由、開放,充滿不可預測的驚喜。例如:一方突然放松身體重量,另一方被重力牽引后自然引發(fā)翻滾或觸發(fā)到人體結構的各個部位,所產(chǎn)生的各式各樣的身體意識下的舞動。

接觸即興中的重力感知是核心要點,在即興編舞以及舞蹈中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影響舞者和編導身體運行,同時使接觸即興和即興舞蹈更具流暢性、連貫性以及和提升身體意識。

 

2.3“重力”作用下的雙人即興訓練

鄒軍教授寫到:支撐點是重力的轉移——重心的偏移,托舉時重心不再考慮肢體與地面,而是上升到肢體與肢體以及肢體與地面。這里面支撐點的邏輯選擇關系,首要考慮的是“基座”與地面的支撐點,如果基座不穩(wěn)固,那兩人之間再好的托舉設計也是空中樓閣;其次才能考慮肢體與肢體間的支撐點,通過支撐點的設計帶來重力的轉移——將懸空的舞者身體重力合理分配給托舉人,形成托舉造型。支撐“點”看似很小,其實它既可是支撐點,又可以是支撐面接觸即興訓練中,會有雙人接觸,有滾動、磨、滑以及主被動帶領而產(chǎn)生的雙人即興練習。過程中,我們都要感受到對方身體“重力”與自己身體“重力”之間所產(chǎn)生的力量,力與力能夠形成很多體驗感豐富的身體記憶,這一切都不是生搬硬套,而是順勢而為。

 

2.4接觸即興重力感知的訓練方法

在鄒軍教授的接觸即興課中,筆者選取一些關于“重力”的訓練方法進行闡述。

2.4.1造型搭建訓練

例如①一個人先形成了一個造型,可以是像“板凳”一樣,用膝蓋跪地兩手支撐地面,另一人則在此基礎上試力,在低姿態(tài)的人身上找合適的位置形成各種造型

重力支撐:雙腳站立的基礎上形成一個造型,并與搭檔配合找到合適的把位形成一人在另一人身上的雙人造型(圖1)。

圖片1.png

1 鄒軍教授接觸即興課堂實拍

重力交托:兩人一組,通過緩慢地轉移重心來感受彼此的重量和支持。可以一個突然向不確定的一個方向逐漸傾倒,另一位同學要順勢快速反應去承接搭檔的身體,并扶正,再繼續(xù)傾倒,再扶正。

滾動練習:在地板上滾動,感受身體不同部位與地面的接觸。這有助于提高對重力的敏感度和適應性。

支撐點、支撐面訓練:一個人用身體的一個部位(如單腳站立),兩個部位(如雙腳站立、雙手倒立),三個部位(膝蓋加雙臂)四個點(雙手扶地、雙膝跪地)、五個點(雙腳、雙臂、頭)、六個點等以此類推,可以是身體的任何一個部位,胯、肩、胸、腰、手肘、大腿、后背等等,不斷探索身體部位與地面重力接觸從而支撐起身體的其他部位離開地面(圖2)。

圖片2.png 

2 地面支撐訓練

 

2.4.2即興互動

跟隨與引導:兩人一組,一人引導,另一人跟隨。通過這種方式,你可以學習如何在接觸中感知對方的意圖和重心變化。

重量共享:嘗試在不同的姿勢下共享體重,如背靠背、肩并肩,再如兩人重疊面對同一方向站好,前面的人拉起后面人的手臂背起來形成背部支撐另一人的造型。這有助于提高對重力分布的感知能力。

2.4.3動態(tài)練習

拋接練習:兩人一組,通過輕輕地“拋”和“接”對方來感受重力的變化。這可以幫助你學會在動態(tài)中調(diào)整自己的重心。一人站好,另一人助跑到搭檔身邊雙手張開側身向3點跳躍,重力承受的一方要用左肩承接重力的同時,雙手把位在對方的髖關節(jié)處,形成一人站立,另一人空中側身被托舉的雙人舞造型,使對方的重力完全被自己所承載住。

其實訓練方法非常多,筆者只能找個別幾個訓練方法進行描述,通過這些訓練方法,你可以逐步提高在接觸即興中的重力感知能力,從而更好地享受這種獨特的舞蹈形式。

 

3.通過接觸即興激發(fā)對編創(chuàng)的思考

3.1“過程即創(chuàng)造”的特殊構建

20世紀中后期當時興起的“即興編舞法”以“非確定性動作序列”為基本原則,來激活舞者隨時捕捉動作靈感的能力,剝離了編舞賜予動作的這一環(huán)節(jié),它在稍縱即逝的過程中創(chuàng)編動作,將潛意識中不可復制的記憶、欲望和意愿變成舞蹈,而不主張用理性去審視和判斷,是一種“最為自發(fā)、最為原始、最為自然、最有創(chuàng)意的過程”。筆者理解“過程即創(chuàng)作”的特殊構建是,在接觸即興中舞者身體之間會自然而然產(chǎn)生某個身體部位接觸,隨著自己身體和對方身體所觸碰的不同部位,每一處部位的碰觸所產(chǎn)生的支撐點和接觸后所生發(fā)出舞句呈現(xiàn)每次都會是不同的在順勢而為的運動過程中,所產(chǎn)生的一切舞蹈都是創(chuàng)作的過程,達到了表演與創(chuàng)作同步進行,也就在接觸即興中不知不覺被這種特殊的方式構建出“過程即創(chuàng)造”。

 

3.2“重力”作為編創(chuàng)的約束與解放

“重力”的訓練,可以讓編導更明白人體結構和運用路線時的重心與重力來進行動作的設計。有時,我們不得不被“重力”約束,比如在接觸即興中,我們課中做過這樣的練習,雙人有些距離,彼此拉手,其中一人承載更大的“重力”感,另一人則借助對方作為支撐,只用三個支點,雙手和單腿,空出另一條腿,可以騰空抬高、轉旁、向前先后伸出等。這個動作,既有約束,約束在兩人的“重力”之間,同時又是解放,其中那一條腿是解放的,可以借兩人的力,達到其中一條腿的解放。同時在“重力”的練習中,我們也感受到,心理和心靈的解放。那么這樣的接觸即興訓練,我們可以舉一反三,運用到編創(chuàng)中。例如:在2008年中央電視臺春晚的舞臺上,《飛天》舞蹈,就是運用了“重力”的約束感,把一條腿借助舞臺裝置固定好,另一條腿就可以實現(xiàn)解放,是以獨特的創(chuàng)意和高超技藝在春晚舞臺呈現(xiàn)敦煌壁畫飛天之美,舞者以“鐵靴子”為“重力”支撐,挑戰(zhàn)極限,雖歷經(jīng)艱辛卻成就了視覺盛宴,這一例證,就是“重力”對編創(chuàng)的約束與解放的印證。萬素教授在課堂中帶領我們進行氣韻訓練——“氣息的放置”,把氣息運作起來,吸氣是感受氣息在身體上運作,大概5拍后,可以感受氣息的放置,感受把氣息安放在身體的某個部位,外部形態(tài)上,感覺是有停頓感,但是不是真的靜止,而是氣息微妙的放置,筆者思考每一次放置就是“重力”的約束,因為把氣息放置在哪個身體部位,哪個身體部位就會是“重力”的體現(xiàn),放置后大概一二秒鐘,就要立即進行下一次的氣息放置,那么放置后一二秒后換氣,就是“重力”的解放,這種氣息的放置訓練不斷循環(huán)的這一過程,感受身體在人體結構與氣韻意識下的綿延與控制性,不急促也不緊繃,放置的自然,再運轉時也是順勢而為,同時在接觸即興中的“重力”也會使舞者和編導生發(fā)出的一些創(chuàng)新點,觸發(fā)編創(chuàng)思考助力我們的編創(chuàng)。

 

4.結語

在接觸即興訓練過程中,對“重力”的感知和“編創(chuàng)”的思考確實成為了其核心組成部分。

“重力”的感知:接觸即興中的重力感知是核心要點,在即興編舞以及舞蹈中也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不僅影響舞者和編導身體的運行,同時使接觸即興和即興舞蹈更具流暢性、連貫性以及和提升身體意識

“編創(chuàng)”的思考:接觸即興鼓勵舞者在即興過程中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體驗和舞動,并具有“關照他人”的合作精神。筆者通過接觸即興訓練也嘗試了用蒙太奇對比手法“A+B=C”的原理與舞蹈編創(chuàng)進行融合,運用雙人的“重力”形成的人體結構搭建造型進行舞蹈的創(chuàng)作,思考可以通過接觸即興、舞蹈即興等訓練不斷助力自身的編創(chuàng)能力,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中國元素用現(xiàn)代人的思維方式和緊貼時代審美的視角去不斷拓展創(chuàng)新編創(chuàng)手法,多維度的視角去探究舞蹈編創(chuàng)。未來,應繼續(xù)深入挖掘接觸即興貫穿于舞蹈作品創(chuàng)作全過程,不斷探索多元的創(chuàng)作方式和實踐路徑。



文章來源:《尚舞》 http://www.xwlcp.cn/w/wy/26862.html



上一篇:賽教融合下高校舞蹈教學實踐探析
下一篇:沒有了

網(wǎng)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