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勝從選擇開始,我們是您最好的選擇!—— 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0373-5939925
2851259250@qq.com
我要檢測 我要投稿 合法期刊查詢
您的位置:網站首頁 > 優(yōu)秀論文 > 正文

地方政府在教育發(fā)展中的作為

作者:中州期刊-小君來源:原創(chuàng)日期:2011-11-22人氣:2720

一、地方政府的基本職能與價值取向
按照法律規(guī)定,地方政府的主要職能是四項:經濟調節(jié)、市場監(jiān)管、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提供包括教育在內的公共服務,是地方政府的主要職能之一。地方政府在提供教育公共服務時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價值取向。
第一是保障基本需求。在政府提供的保障方面,上海有兩個問題值得研究,一個是學前教育三年是不是基礎的需求,另外一個就是上海教育的年限是14.5年,而實際上有一部分人口沒做到,這個是不是需求?
第二是促進均衡發(fā)展。因為是公共財政,所以需要有均衡,這是一個良知社會,有什么不公平的問題都需要提出來。
第三是關注弱勢群體。對這一問題現(xiàn)在政府比較關注。比如,現(xiàn)在我們對大學生的資助,要么給獎學金,要么貸款。而實際上,國外好多國家是不主張貸款的,盡量地減少貸款,因為貸款實際上還是在用以后的錢,還是不公平。關注弱勢群體不可以用市場的手段解決。所以,上海要進一步關注弱勢群體,提出一個資助教育的條例。
第四是落實財政投入。因為你是公共服務,因為你是公益性為主,基本的需求就是政府保證。這是一個基本的政策。
第五是不斷提高績效。因為你是公共財政,你要考慮效益,要對你進行評估,這也是一個價值傾向。
二、地方政府提供教育服務的定位與空間
我們現(xiàn)在考慮地方政府對教育發(fā)展的問題,有三條一定要考慮。
第一,我國是一個法制高度統(tǒng)一的國家,又是權力相對集中的體制,重大的教育政策一定是在國家層面做出,地方不可能“特立獨行"。地方政府能夠制
訂規(guī)范性文件,創(chuàng)造性地實施,但不具有創(chuàng)制性,因此在國家法律和政策的框架內實施,是地方政府基本定位之一。
第二,國家教育政策是在社會制度和社會政策之內的。教育政策的設計不可能超越社會政策,教育領域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必須與整個社會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相匹配、相吻合。社會各個領域的均衡發(fā)展是地方政府不得不考慮的因素。我認為要由懂教育的人管教育、管學校,而且這個懂教育是比較大的教育。
第三,“教育改變人生”已為社會共識,這既是激勵也是功利。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整個社會濃厚的逐利氛圍將會推動人們對于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追求,這把雙刃劍我們將長期握在手中。這種潮流無法人為地阻斷。
三、地方政府應關注的幾個教育問題
地方政府在考慮教育政策時,一定是考慮社會政策溫和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并不是說我們什么東西都是無所作為。我覺得有一個政府的定位問題,我們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因此我覺得地方政府“十二五”當中要做的事情很多,提四條建議:
第一,加大市級財政轉移支付力度,促進教育公平和基礎教育的均衡。加大對部分財力薄弱區(qū)縣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大對人口導入區(qū)縣的轉移支付力度。加大對農民工同住子女接受義務教育的支持力度。教育經費以區(qū)縣財政為單位的“三個增長”,使城鄉(xiāng)生均經費的差距進一步擴大,新的不均衡又在產生,必須采取新的政策來調節(jié)。
第二就是優(yōu)化投入結構。當前,上海的經濟發(fā)展是做強而不是做大,提高質量。九大高新技術產業(yè)的產業(yè)化、市場化,有待時日,因此在短期內經濟總量的擴張空間有限,按照三個增長的比例,教育經費不可能有突破性的增長。地方政府所要提供的公共服務面廣量大,社會保障、就業(yè)、衛(wèi)生等更是缺口巨大。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受到中央房地產調控政策影響,每年的超收收入有限。上海財政收入中三分之二需要上交中央財政,按照00?總量4^的教育投入在上海實行存在統(tǒng)計口徑上的障礙。所以教育經費的增量有限,關鍵是要進一步優(yōu)化投入結構,提高使用績效。有很多方面可以優(yōu)化,我們也是在做一個課題,專門研究教科文這方面增量跟投資結構的問題。
大學應該與研究所合作雙贏
第三,加大對地方高校的扶持力度。地方高校為地方經濟社會發(fā)展提供重要的智力支持。地方高校對當?shù)氐母叩冉逃蟊娀鸬街饕饔?,承擔著上海?0^本科生的培養(yǎng)任務,地方高校的充分發(fā)展,提高水平將為教育的過度競爭起到緩和作用。隨著近年來國家對部屬高校的強投入,使地方高校在實力上與部屬高校距離趨遠。相同的評價指標使地方高校難有優(yōu)勢體現(xiàn),地方高校發(fā)展缺乏后勁。我覺得,現(xiàn)在要做好這么幾項工作:建立地方高校財政投入的穩(wěn)定增長機制;借用地方的211工程來扶持一批高校,啟動類似國家211工程的地方高?!?11”工程;設立面向地方高校發(fā)展需求的人才資助計劃和評估指標;鼓勵辦出特色,鼓勵在全國同等專業(yè)和高校中的拔尖,鼓勵提高就業(yè)率,鼓勵為恢復大學的文化功能作出貢獻,鼓勵各類創(chuàng)新;給予財力支持、給予政策支持、給予擴大辦學自主權的支持。
第四是推進各類改革。包括體制機制改革、教育教學改革、考試制度改革。不要設想有質的飛躍,要強調增量改革,一點一點地積累。
大學應該與研究所合作雙贏從我個人長期在科技部門工作的感受來說,大學應該跟研究所合作,這對大學和專門的研究機構來說是雙贏戰(zhàn)略。
一方面,對大學來說,與研究所合作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大學的科研需要積累,如果沒有研究所這個積累的平臺的話,就會逐漸強化和形成個體性的研究格局。這是其他部門包括科技部門對大學的詬病之一。大學與研究所合作也有利于大學的開放,增加與外界交流的常態(tài)化,也有利于人才的培養(yǎng)?,F(xiàn)在的大學生、研究生中很多人往往找不到研究課題和研究平臺,而研究所里有時候課題研究的人手又非常緊張。因此,大學如果跟研究所合作,研究所就可以成為一個實習基地,學生則可以邊學習邊研究。
另一方面,從研究所方面來說,與大學的合作有利于學術開放。很多研究所都非常封閉,如果跟大學合作,可以吸納大學里的一些新思想,還可以充分利用大學的人力資源,包括教授、研究生、本科生等。如德國的一個研究院有58個研究所,每一個研究所都與大學對口。他們介紹自己的研究機構有350個人,但其中只有150人是研究所的基本人員,另外200人是大學的研究生、本科生。他們把研究生、本科生作為自己研究力量的重要力量,人力資源就顯得比較豐沛,在多個方面都比較有利。研究所的所長就是大學相關系科的主任或副主任,大學校長不當校長的時候就是研究所所長,教授也可以雙向的。大家都可以放大各自的作用,學校的作用可以放大,研究所的作用也可以放大,絕對是雙贏的辦法。
因此,建議市教委著力推動大學與研究機構的合作。前幾年,相關方面曾經試圖推進此項改革,但步履維艱,因為部門分割實在太厲害。要打破這種局局,只有依靠市級層面上出臺一些比較強硬的惜施,同時政協(xié)、人大也應多加呼吁和支持,這樣才能調動各方面資源,使大學和研究所形成雙贏的局面。

網絡客服QQ: 沈編輯

投訴建議:0373-5939925????投訴建議QQ:

招聘合作:2851259250@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編、文章高手,可通過郵件合作)

地址:河南省新鄉(xiāng)市金穗大道東段266號中州期刊聯(lián)盟 ICP備案號:豫ICP備2020036848

【免責聲明】:中州期刊聯(lián)盟所提供的信息資源如有侵權、違規(guī),請及時告知。

版權所有:中州期刊聯(lián)盟(新鄉(xiāng)市博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關注”中州期刊聯(lián)盟”公眾號
了解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核心期刊為何難發(fā)?

論文發(fā)表總嫌貴?

職院單位發(fā)核心?

掃描關注公眾號

論文發(fā)表不再有疑惑

論文寫作全系列課程

掃碼了解更多

輕松寫核心期刊論文

在線留言